看到那个19岁的印度少年古克什击败世界第一卡尔森的消息时,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惊叹,而是心疼。心疼那个在棋盘前猛击桌面的挪威棋王,心疼那个赛后还不敢相信自己赢了的天才少年。这哪里只是一场棋赛?分明是一面照妖镜,照出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最脆弱的那一面。
四个多小时的鏖战,52步时的致命失误,62步时的无奈认输。卡尔森摔棋盘的样子像极了我们每个人被生活打败时的模样。那个曾经在棋盘上叱咤风云的王者,此刻也不过是个会愤怒、会失态的普通人。但最戳心的不是他的失败,而是他强忍着情绪和对手握手时的那份克制,是那句简短的道歉,是那个轻拍后背的动作。这才是真实的体育精神——我可以输,但我不会输掉风度。
古克什那句100次里有99次我都会输道出了多少年轻人的心声?在这个崇拜强者的时代,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仰望那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,却忘了他们也曾是从零开始的普通人。19岁的少年战胜34岁的大师,这不正是竞技体育最动人的地方吗?没有永远的王者,只有永恒的挑战。
但看看我们的社会吧!多少人把成功当成理所当然,把失败视为奇耻大辱?那些在网络上对失败者冷嘲热讽的键盘侠,那些把成王败寇挂在嘴边的功利主义者,他们可曾想过,正是失败教会了我们如何更好地成功?卡尔森输棋后的失态恰恰证明了他对胜利的渴望,这种渴望难道不比那些永远保持得体的伪君子更真实吗?
我想起李娜在法网失利后摔拍子的画面,想起刘翔退赛时承受的谩骂。我们的社会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不能容忍失败?当我们在嘲笑一个运动员的情绪失控时,可曾想过自己面对挫折时的表现?那些在办公室摔键盘的白领,那些对孩子发火的家长,那些在酒桌上抱怨生活的普通人,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运动员永远保持完美?
体育竞技最迷人的地方,从来不是永远胜利的神话,而是那些跌倒后重新站起的故事。乔丹曾经被高中校队淘汰,C罗也曾因为身材瘦弱被嘲笑,但他们最终都成为了传奇。今天的卡尔森虽然输了比赛,但他依然是那个开创了卡尔森时代的棋王。真正的强者不是永远不失败的人,而是失败后依然能够保持尊严的人。
看着古克什那张稚气未脱的脸,我突然明白了竞技体育的真谛。它不是在制造永远不败的神话,而是在告诉我们: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黑马,每个王者都曾是新秀。这种生生不息的传承,这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更替,才是体育精神最动人的部分。
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,我们太需要这样的故事来提醒自己:成功固然可喜,但失败并不可耻。重要的是,我们能否像卡尔森那样,在情绪崩溃后依然保持基本的体育精神;能否像古克什那样,在创造奇迹后依然保持谦逊。
棋局如人生,有胜就有败。但真正的赢家,永远是那些能够优雅接受失败的人。因为只有懂得如何输的人,才能真正学会如何赢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